欢迎访问陕西省旅游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陕西省旅游协会[官网] 陕西省旅游协会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陕西省旅游协会公众号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全域旅游”,带陕南脱贫
2019-06-26 未知 返回列表

  在一产受阻、二产受限的秦巴山区,全域旅游为其循环经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突破口。结合本地生态和自然优势,陕南的全域旅游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扶贫攻坚工作,也因为全域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惠及到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

  1 全域旅游,陕南有天然优势

  巴山故事多,岚皋山水美。在地图上从西安往南画一条直线,一直到陕西与重庆的交界处,你会发现有一处隐藏在巴山腹地的小城,与重庆的城口隔界相望,这就是岚皋。

  说起本地的旅游资源,岚皋县文广旅游局局长戴高涛如数家珍:“在安康,我们是最有条件发展全域旅游的。南宫山景区是我们的核心;其他景区也早已串点成线,大概在十年前便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线路;而乡村游的打造,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是省上最早一批发展农家乐的。这也是为什么省旅游局能将我们推荐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在。”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追溯到黄帝蚩尤相争的时代,而巴山腹地的岚皋,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保留有众多巴文化的印记。去年10月,在南宫山脚下的南宫山镇,一场以“巴文化”为主题的小戏在镇上的“巴人部落”广场举行。独特的舞步、道具、旋律和造型,再现了历史巴山人融入自然、改造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让游客在吃住游购娱等方面处处体验到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南北分界的巴山地区,这样的文化戏份,一方面让自南边来的、同样深受巴文化影响的重庆游客感觉到诧异,并有了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让来自关中等地的北方游客有了一种差异感。”南宫山镇镇长郭国平说道。

  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期间,岚皋县接待游客人次由42万人次增长到358万人次,年均增长45%左右。

  岚皋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是陕南三市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不仅仅是岚皋,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瓶颈制约下,陕南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恰恰为全域旅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好的客观条件。据悉,此次同样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汉中、石泉、商南、柞水等地,也都在积极制定自己的全域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这一新的理念和模式,正在陕南遍地开花。

  观察:

  在中国,总会有一些地域,即便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旅游景点,但当人们提起来时,首先浮现在眼前的,还是与旅游有关的休闲娱乐文化有关,比如凤凰、丽江、海南、乌镇等。也许你来西安,只是单纯地对大雁塔、钟鼓楼、大明宫这些地方感兴趣,买一张门票,进去逛一圈便可满足。但是对于凤凰这些地方,你则会希望留下来,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不一样的期望造就了对于地方经济不同的影响。专门去景点玩的,你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只是一张门票的价钱;而以感受为主的那些地方,你的贡献则近乎是全方位的,吃住行游购娱,无所不包。很显然,后者的旅游模式——也就是最近几年开始时兴的全域旅游模式,更受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地方青睐。如今,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旅游供给侧质量提高和游客方个性化需求提升的双重动力下,全域旅游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所接纳。地处秦巴山区的陕南,正借着这股东风,重塑自己的旅游生态,以期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实现从浅层次观光向深度体验的转变。

  2 统筹协调,全域旅游有前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农家乐是外地游客了解和感受本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陕南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可以说,能让游客吃上可口的、兼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饭菜是让游客留下来的一个前提条件。然而,客观地讲,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陕西近乎每一个市县上都可以找到农家乐,那么,陕南农家乐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呢?

  “农家乐经济建立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核心的旅游产品,能把游客先吸引过来。”岚皋县四季镇镇长谢承海说。在岚皋,位于四季镇上的杨家院子可谓是全县最有名的农家乐了。这里依山傍水,距离县城只有5公里,不远处便是南宫山景区。岚皋县投资2.5亿元建立的水上游乐园也在附近。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使得这里每到旺季,便成为众多游客享受农家风光的首选之地。

  “在陕南这个地方发展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游,确实会面临一些资金和交通上的难题,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点还在于产业上的转型升级,能让农家乐从之前松散化的、自发的状态转变为公司化的管理,实现经营模式上的转型。”谢承海说,下一步,镇上还计划在这里建立一个四季狩猎场,打造参与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解决农家乐普遍存在的淡季无人、旺季供不应求的情况。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这是坊间对于旅游规划虽好,但落实时却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形的描述。虽有偏颇之处,但却折射了旅游业的部分现实。如何避免全域旅游规划陷入一种纸上谈兵的怪圈,作为岚皋县政府层面旅游业领导者之一的戴高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以近年来人气火爆的袁家村这个关中小镇举例:“我们观察这个村子,会发现她本身并不是专家们搞规划搞出来的,而是基层的老百姓自发创新而成的。这点给予了我们启发,那就是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把政府、投资商和老百姓的热情都能调动起来,让大家对全域旅游形成统一的认识,上下齐努力,全域旅游才能实现。”

  观察:

  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他同时也是陕西省政府特聘教授——的观点,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消费为平台,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和政策等要素整合、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内旅游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创建社会共建共享的旅游环境,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说来容易做来难。在同样身为学者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耀峰看来,在从单一的景点模式向立体化的全域旅游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首要的难点就是统筹协调。“旅游局一般只是管旅游的规划和宣传,并无资源所有权,而全域旅游模式的最终建立,需要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配合。实际上,认真研究我们会发现,那些发展全域旅游比较好的县,都是当地主政者统一协调部署的结果。”马耀峰说。

  3 陕南脱贫,要靠全域旅游带

  在开办农家乐之前,杨文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在农村日常的饮食对于城里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在2002年的时候,他将自家的房屋简单粉刷了一下,便开设了本村最早的一户农家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如今他们这个院子的20多户人家都从事了与农家乐有关的工作,旺季的时候,每天的接客量可达400人之多。“我们这个大院子的人,挣得多的家庭一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挣得少的也有8万元左右。”杨文方自豪地说。

  在开办农家乐之外,杨文方还利用开办农家乐所积累的资本,在村上承包了10亩土地,准备建立一个豆腐乳的标准厂房。先前,他们自己制作的豆腐乳很受来往游客的喜爱。去年冬季——这个农家乐经济传统的淡季,他雇佣了几名同村的农民,总共制作了3000盒豆腐乳,还没等到今年春节,便已全部售罄。

  杨文才只是本地众多享受全域旅游红利的百姓之一。前文所提到的巴人部落,是宏大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广荷返乡创业的杰作。2015年,在西安打拼多年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岚皋,结合本地巴文化的独特优势,他开设了巴人部落。在这里,游客在游览南宫山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住巴人客栈,吃吊罐肉,喝摔碗酒,赏巴人歌舞。综合性的服务配套设施直接带动了这个小村落农民的就业。尽管公司才开始运营,但已经有20人加入进来,其中4个人都来自贫困户家庭。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狠抓景区建设、基础配套、要素培育和乡村旅游开发,创新体制机制,夯实产业基础,使得旅游业已成为我县‘造血式’扶贫的重要力量和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岚皋县县长杨义龙说。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期间,岚皋全县贫困人口由8.5万人减少至4.78万人,贫困率下降至33%。

  观察:

  事实上,通过旅游来扶贫也是国家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开发、业态创新的新领域。“脱贫攻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工作。结合我们本地实际情况,全域旅游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潜力十分巨大,产业链条长,带动经济效果明显。像马嵬驿和袁家村,不仅带动了本村人的就业,还吸引了一批外地人的加入,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戴高涛说,将脱贫任务全部交给旅游不现实,任何一个地方资源再怎么丰富,也不是角角落落都可以拿来发展旅游的,旅游发挥的更多是龙头作用,“当一个农民开始以旅游为导向,不再只是简单的想要卖掉自己农产品这种思维时,全域旅游这种深层次的业态方式才能真正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来源 陕西日报 记者 张权伟)

二维码
电话:029-89640708 导游分会电话:029-85233523 传真:+86-029-89640708 邮箱:3532360073@qq.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8号陕西体育宾馆
Copyright © 2002-2019 陕西省旅游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备案号:陕ICP备16012852号-1   技术支持:DedeCMS